欢迎登录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!

繁体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健康教育 > 卫生宣传

把好病从口入关 预防手足口病

发布时间:2012-07-30 08:30 信息来源: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阅读次数:
【字体大小: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,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、柯萨奇病毒、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71型等.肠道病毒71型为新型肠道病毒的一个血清型,婴幼儿感染此病毒容易发生手足口病重症。

1、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?

手足口病是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该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,大多数病例发病后为轻型临床表现,有些病例可以自愈;少数病例可为重症,甚至会引起死亡。一般人群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,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。

2、 什么季节容易发生手足口病?

该病四季均可发病,以春夏季,3-7月份多见。

3、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?

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,传染性强。自2008年5月2日,被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。肠道病毒主要经粪-口、呼吸道飞沫传播。

4、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?

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。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;被患儿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源,可经口感染;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感染。

5、 手足口有哪些症状?

手足口病感染后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,多数患儿突然起病,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~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症状,多在38℃左右。

患儿手、足、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,皮疹通常不痛、不痒、不结痂、不结疤;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,患儿往往会流涎、拒食,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,同时体温也会下降。

个别儿童往往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,如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炎、暴发性心肌炎等,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,病情发展迅速,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,多在发病后3-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、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,并可引起死亡。

6、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?

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,如饭前便后洗手、勤洗澡等,要养成饮开水,不喝生水,不吃生冷食物的好习惯。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。

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,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,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正在患有发热、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,减少被感染的机会。

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,要适当晒太阳,增强自身的免疫力。

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,衣服、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。减少儿童与家禽、家畜的直接接触。

 

7、 孩子一旦出现发热、皮疹等症状,家长应该怎么办?

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,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、出疹等表现,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,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。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,还应及早告诉班级老师。轻症患儿不必住院,可在家中治疗、休息,避免交叉感染;未彻底治好前,不要着急去幼儿园、学校上学,防止传染给别的儿童。

8、 托幼机构及学校如何预防控制手足口病?

本病流行季节,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;

每日对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;

每日对玩具、教具、生活用品、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;

坚持每日晨检,发现可疑患儿,要及时送诊。

患儿所用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;

发现患儿时,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;

根据病情,患病儿童居家或住院隔离、治疗,建议期限为症状出现后2周且症状消失,或症状消退后一周后返校。

9、 家里如果出现患儿,如何看护?

患儿的用品:奶嘴、奶瓶、餐具、毛巾等物品用50℃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即可。

轻症患儿不必住院,宜居家治疗、休息,以减少交叉感染;不要接触其他儿童;父母应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。

看护人接触儿童前、替幼童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,并妥善处理污物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