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录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!

繁体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疾病控制 > 慢性病防治

高血压患者,别陷入这些误区啦

发布时间:2024-05-17 16:24 信息来源: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阅读次数:
【字体大小:

2024517日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,宣传主题为“精准测量,有效控制,健康长寿”。

高血压不仅本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,还会导致冠心病、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和死亡1958-2015年间,不同时期段的调查发现,中国≥15岁居民高血压的粗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。然而,目前很多居民对于高血压的防治还存在诸多误区。这里列出九个常见误区,看看您有没有中招。

 

误区一:血压测量1次升高,就是高血压

很多人在家自测 1 次血压升高,就到医院或诊所要求医生开降压药物。很多情况下,比如失眠、身体不适、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血压升高,但这些情况去除后,血压可恢复正常。根据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2030年)》,高血压的诊断要求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,有3次诊室血压值均高于正常,即诊室收缩压(俗称高压)≥140mmHg/或舒张压(俗称低压)≥90mmHg,而且这3次血压测量不在同一天内。此外,也可采用动态血压监测、多次家庭自测血压进行诊断。

 

误区二:年纪轻的人不会得高血压

任何年龄都可能得高血压。随着年龄增长,血管也会变弱,患高血压的机会也会增加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高血压,所以年轻人也需要进行高血压筛查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父母或近亲有高血压,那么本人也有患高血压的可能。不过,每天坚持健康生活方式,可以延缓甚至预防高血压。

 

误区三:没有感觉,就没有高血压

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,没有不适感觉,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。有的患者头晕时服降压药,头不晕就不服降压药。殊不知,高血压是个“无形的杀手”,这种血压轻度升高会对心脏、肾脏、脑血管产生慢性损伤。因此,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感觉,都应该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服用降压药。

 

误区四:降压药一旦吃了就断不了

很多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,不愿意服药,担心降压药会产生“抗药性”,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。这是非常错误、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。首先,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,并没有依赖性。其次,降压药物可以把血压降至正常水平,如果停药血压就会恢复至服药前的水平。可以说,不是降压药有“依赖性”,而是高血压有“依赖性”。而且高血压作为慢性病,血压的水平直接与脑卒中、冠心病、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。

 

误区五:血压高吃药,血压正常就停药

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,高血压不能“自愈”,也不能“治愈”,只能“被控制”。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、甚至终生服降压药。擅自停药后,血压会再次升高,血压波动过大,对心、脑、肾等器官的损害更严重。

 

误区六:降压药伤肾不能吃

伤肾的是高血压,而不是降压药。所有的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,但降压药的副作用小于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。同时,普利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,不仅具有降压作用,而且能够降低蛋白尿、延缓肾功能的减退,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优先选降压药。地平类降压药也有一定肾脏保护能力,主要依赖其降压作用。

 

误区七:盲目自行购药服用,不看医生

有些人患高血压后,不按医嘱服药,而是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,或者偏信广告中的“好药”;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越是“好药”,一味追求那些新药、特效药;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,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,自行购药服用,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,有害的,也不安全。

 

误区八:单纯依靠药物,忽视生活方式改善

有些高血压病人认为,得了高血压病后只要坚持服药就行了。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,两者缺一不可。吸烟、饮酒、吃得太咸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,继续损害血管,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,很多人血压难以控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。正确的做法是除合理用药外,必须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 

误区九:使用保健品也能降血压

有人就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、保健器具的“降压疗效”,可使高血压患者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。实际上,保健食品、饮品或者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、降压手表、降压帽、降压鞋垫等,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,有的即使有,降压作用也很轻微,不能达到治疗目标,还造成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,最终危害健康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